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如何激发创意与实践?
大赛概述
1、主办单位: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
2、参赛对象: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以及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不超过30周岁)均可参赛。
3、参赛形式:团队/学校/企业。
大赛特点
1、创新性强: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2、注重实践:不是基于理论知识的考试,而是要求参赛者动手创新,知行合一,完成从创意提出到可行性分析再到产品售后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3、团队协作: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
4、前景广阔:项目不仅要有创新性,还要有详细的理论依据支持,阐明未来规划和发展,以吸引投资和市场认可。
赛道分类及组别要求
赛道 | 组别 | 要求 |
高教主赛道 | 本科生创意组 |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或专科生/本专科生,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
高教主赛道 | 研究生创意组 | 要求同本科生创意组 |
高教主赛道 | 初创组 |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每所学校最多可推荐3个初创组项目 |
高教主赛道 | 成长组 |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或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其余要求同初创组 |
高教主赛道 | 师生共创组 |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师生均可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每所学校最多可推荐5个师生共创组项目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公益组 | 参赛项目不以盈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职教赛道 | 创意组 | 面向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能力提升,结合职业(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特色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推进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范式改革,要求在技术技能水平上突出创新性 |
职教赛道 | 创业组 | 面向职业院校(含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不含在职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创业团队,鼓励跨校组建团队,结合职业(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特色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推进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范式改革,要求在技术技能水平上突出创新性 |
萌芽赛道 | 该赛道是针对中学生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参赛项目类型不限,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
赛程安排
1、校级初赛: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进行,由各高校负责组织,评选出优秀的项目进入省级复赛。
2、省级复赛:通常在68月份举行,由各地负责组织,对校级初赛晋级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筛选,确定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项目名单。
3、全国总决赛:一般在910月份进行,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总决赛阶段,项目将通过网评和路辩,择优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决出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
常见问题解答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含金量如何:该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累计有超过600万个团队、25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覆盖了全国所有高校,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国际团队参与,实现了“百国千校万人”参赛的规模,其含金量较高,在赛事中获得优秀成绩对于学生的升学、就业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2、参赛项目是否需要已经落地实施:不一定,不同的赛道和组别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高教主赛道的创意组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即可参赛;而初创组和成长组项目则需要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一定时间。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30180.html发布于 2025-02-10 06:14:4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