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银行,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与共赢发展?
互联网与银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银行的关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着银行业不断变革与创新,以下将详细阐述互联网与银行的相关内容。
一、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
1、存款成本上升与结构变化:互联网金融及类信贷融资等新兴金融产品的出现,影响了存款的流向、分布甚至形态,尚未对存款总量产生根本性影响,部分新兴融资业务额外创造了存款,宝宝类产品的出现,使得部分活期存款逐渐转化为协议存款,存款成本上升,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
2、加速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金融准入门槛,使草根金融也能参与融资活动,且不受国家基准利率约束,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当前我国已实现贷款端利率市场化,而存款端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网贷模式实现了投融资端的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3、倒逼商业银行加强网络技术应用及产品创新:传统商业银行出于寡头垄断格局,对互联网服务和移动支付开发缺乏驱动力,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相对垄断格局被打破,为保留客户及衍生业务,商业银行不断加大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人工网点逐渐被移动手机终端替代,提供全天候服务。
4、抢占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企业凭借信息、产品、服务价格和监管政策优势,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客户争夺和业务挤占效应,例如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可能替代银行活期账户,动摇银行生存根基,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免费服务,也使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减少。
5、民营银行兴起:随着互联网企业积累海量用户,部分小贷公司具备风险管理经验,二者结合促使民营银行兴起,自2014年首批试点以来,已有多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这些民营银行无营业网点和柜台,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等长尾客户群体。
6、合作与竞争并存:互联网金融初期依附于商业银行运转,但随着其规模扩大,与商业银行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双方也存在合作关系,如余额宝与中信银行曾合作开展虚拟信用卡业务,阿里巴巴欲与中信银行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二、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模式
1、互联网银行: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设立,依托电子账户,完全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不设物理网点,其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和平台开展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等金融服务,具有获客成本低、风控能力强等优势。
2、开放银行:银行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或软件工具包形式,将自身服务嵌入外部场景中,试图通过赋能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数字化,获取金融服务入口,当前,推动乡村信息化和数字化,打造“非金融场景—综合金融”平台成为竞争新焦点。
3、金融科技子公司:大中型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发金融技术来服务自身业务,并进行技术对外输出,这些子公司主要做金融云和金融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保证银行IT系统构架平稳,提升银行金融信息化能力,为中小金融机构输出IT开发与技术能力。
三、互联网与银行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银行的关系将更加紧密,银行将继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和竞争力,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互联网与银行将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28037.html发布于 2025-02-06 04:44:0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