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亚文化现象是如何影响主流社会的?
互联网亚文化
互联网亚文化是一种区别于网络主流文化,体现着独特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网络流行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以下是具体介绍:
特点 | 描述 |
边缘性 | 网络亚文化群体中的青少年群体是一个避开家庭、不忠实的、行动较为诡秘的群体,他们交流、交往、学习、休闲多以网络为主,由此而形成的网络亚文化游离于网络主流文化之外,成为弱势的、次要的边缘网络文化。 |
时尚性 | 网络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千百年的生活、工作、交流传统,延伸了人类活动的现有空间,网络所具有的跨区域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使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追求的年轻人,成为时尚文化名副其实的创造者,推动着网络亚文化不断发展。 |
颠覆性 | 青少年的自我表达、颠覆权威的欲望最强烈,但是这种反抗性在现实中却常常得不到发泄,网络匿名交流恰好为青少年的自我宣泄与反抗欲望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网络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青年人常常否定或者说不追随主流文化,对网络主流文化价值规范往往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具有强烈的反主流文化倾向。 |
批判性 | 青少年充满活力、思维活跃,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置疑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特别是对一些事件往往有不同寻常的看法,具有很强的批判性,这主要体现在通过网络关注现实,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近几年发生的许多网络事件证明了这种力量的巨大。 |
互联网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1、网络流行语:如火星语、无厘头、跟帖、抱团、PK(粉丝大战)、戏谑恶搞、人肉搜索、晒客、PLMM(漂亮美眉)、很傻很天真、打酱油、囧、做俯卧撑等新兴词汇层出不穷。
2、网络游戏:以游戏的姿态,体现一种时尚和角色扮演,反映青年人回归社会群体、崇尚自由、宣泄情绪、表现颠覆常规和重塑社会秩序的内心冲动的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形式。
3、恶搞视频:大到世界政坛,国家元首,体坛明星,小到芝麻蒜皮,打架斗殴,邻家小妹,归结如今互联网恶搞类型,主要是模仿经典对白,改编经典片断。
4、说唱音乐:这本是游荡于贫民区街区的底层黑人青年用来表达抗议与愤懑的音乐形式,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音乐形式进入中国,但一直极为小众,近年来“说唱热”的出现,离不开网络新媒介的包装与传播,尤其是网络音乐综艺节目的助推。
5、鬼畜视频:以重复、夸张的视频剪辑与拼贴风格为主要特征,从日本传入中国后,视频节奏有所放缓,更重视内容的娱乐性,善于结合知名人物和社会热点进行反讽,天马行空,“万物皆可鬼畜”,拼贴风格更为多元化,极大地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创造热情和才华。
6、杀马特文化:音译自英文单词Smart(时尚的、聪明的),深受英国上世纪70年代朋克文化、摇滚文化的影响,传入日本后与视觉系风格结合,21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在三四线城镇青年中大火起来,他们放弃了摇滚,而更专注于容易模仿的发型、服饰等夸张的视觉风格。
互联网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提供新的载体:亚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与主流文化相抵触,很难寻求到生存空间与土壤,而网络社会由于自由、开放、没有疆界的特征,使未成年人能够得以将在现实社会中受到限制的观念、行为一一移植到网络虚拟社会中,网络社会成为网络亚文化繁殖的主要土壤,随着社会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日益增强,很多本来被视为异类的网络亚文化行为也开始为社会所接纳,当这些网络亚文化以多元形式融入主流文化的时候,未成年人自然而然也就更多地接受了主流文化的熏陶,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也会日渐弱化,主流文化就能够牢固占领网络社会这块阵地,引导网络亚文化健康发展。
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互联网络,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了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间,是网络亚文化发芽生长的肥田沃土,网络亚文化的发展,能够促使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深层次地文化交融,缩小心与心的距离,缩短思想与思想的交汇路程,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表现舞台和成长空间,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延续精神内涵:网络亚文化延续了前网络时代青年反抗既有秩序、追寻个性突破的精神气质。
2、消极影响
形成话语暴力:由于网络发言具有匿名性,使得青年获得媒介赋权的同时,容易失去尺度的规约,极端情况下将形成话语暴力。“battle”在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可能是对他人个性的打压,而网络综艺节目往往会片面放大“battle”的维度,以增加节目的观看性与娱乐性。
迎合受众偏好:网络亚文化毕竟也是技术与资本的联合产物,为了获取更高的商业变现,势必会迎合受众偏好,难免会有肤浅媚俗的倾向,以期增加青年受众的关注黏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FAQs
1、问:如何区分网络亚文化和网络负文化?
答:网络亚文化是在某个较大的主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方式、观念和信仰的较小的次生的文化或群体,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边缘性、抵抗性、娱乐性等特点,而网络负文化则是消极、低俗并带有不同程度破坏性的文化。
2、问:如何看待网络亚文化的商业化趋势?
答:网络亚文化的商业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过度的商业化可能会削弱网络亚文化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使其变得肤浅和媚俗,我们需要警惕网络亚文化的商业化陷阱,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追求。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21320.html发布于 2025-01-24 15:18: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