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面

中国究竟是何时接入互联网的?

豆面 2025-01-17 23:23:43 43
中国究竟是何时接入互联网的?摘要: 1987年9月20日,北京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

1987年9月20日,北京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封邮件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侧的PAD机,跨过半个地球,进入意大利本土的ITAPAC主网,再进入德国的DATEXP分组网,最终到达卡尔斯鲁厄大学,这条线路的速率仅为300bps,但它标志着中国与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中国究竟是何时接入互联网的?

钱天白所使用的网络并不是我国自主建设的互联网,而是198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建设的一个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这封邮件的传输路径颇为曲折,但无论如何,它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序幕,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加入到互联网的研究中,并尝试组建更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技术探索,循序渐进

1988年初,中国邮电部正式建成了国内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同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将该单位的DECnet与西欧中心的DECnet进行连接,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还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借助DFN的网关,CRN可以与Internet沟通,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一个又一个连接的建立,振奋了国人,这些连接都只能算是“Internet间接连接”或者“单功能(邮件)连接”,并不是真正的“完整Internet直接连接”。

克服阻力,终获成功

众所周知,Internet源于美国,虽然叫做国际互联网,但实际上当时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中国想要真正连入Internet,必须得到美国方面的同意,中美双方的学术界人士对于中国连入Internet这件事非常积极,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中国应该尽快接入Internet。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提出希望能够连入Internet,结果,中方提出的请求遭到来自美国政界的反对,他们认为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会利用Internet偷取美国的信息和技术研究成果。

经过反复的谈判和沟通,美方勉强同意可以先建立一根专线连接,美国对这根专线提出了苛刻的要求:1. 只能连入能源科学网(ESNET);2. 不得散布病毒;3. 不得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为了长远考虑,中方接受了这些条件,1993年3月2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年会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中国“全功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美方的认可,至此,所有的阻碍都被消除。

四大骨干网的建设

中国究竟是何时接入互联网的?

1994年4月20日,NCFC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卫星专线正式开通(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这一天起,中国正式迈入互联网世界的大门,被国际上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一个月后,1994年5月21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NCFC连入Internet之后,中科院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与Internet互联。

1996年2月,中科院做出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个互联网络,正式改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时间 事件 详情
1987年9月20日 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 钱天白教授通过CANET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与互联网的第一次接触。
1988年初 CNPAC建成 中国邮电部建成了国内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覆盖多个主要城市。
1989年5月 CRN与DFN互连 中国研究网通过CNPAC与德国研究网DFN互连,实现与Internet的沟通。
1991年 DECNET协议连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开通电子邮件应用。
1992年6月 INET'92年会 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首次正式提出连入Internet的请求。
1993年3月2日 部分连入Internet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64K专线,成为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
1994年4月20日 全功能连入Internet NCFC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卫星专线正式开通,中国成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1994年5月21日 顶级域名服务器设置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
1995年4月 百所联网工程启动 中科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目标是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
1996年2月 中国科技网成立 中科院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网络正式改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电子邮件交流到建立完整的互联网连接,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努力,1994年4月20日,NCFC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卫星专线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互联网世界的大门,被国际上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走向信息时代的关键一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17553.html发布于 2025-01-17 23:23:4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