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互联网化,未来的学习方式将如何改变?
教育互联网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育行业进行深度整合与创新,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关乎教育生态的重构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下是关于教育互联网化的详细探讨:
一、教育互联网化的基本原理

1、互联网的变革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空间,具有互联互通、时空灵活、资源共享、行为数据化、关系网络化、信息众筹等新特征,这些特征正在对教育产生变革性影响,如推动教育系统结构重组、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改革等。
2、“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互联网+教育”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教育新形态,它涉及教育教学流程、教育组织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的重构,体现在新空间、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要素和新制度等六个方面。
3、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包括构建三元空间融合的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数据治理、以及构建支持教育创新的生态环境。
二、教育互联网化的哲学思想
1、本体论:互联网改变了“如何教”的问题,提出了联通是教育的新本质,强调在互联网环境中建立网络之间的连接并保证信息畅通流动。
2、认识论:互联网改变了知识的本质属性,提出了回归论知识观,指出知识从静态的线性知识演变为动态的网络化知识。
3、方法论:互联网+教育的方法论是人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认识和变革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原则和思路体系,强调共享驱动创新。
4、世界观: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系统的基本性质,提出了复杂系统观,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中,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复杂系统的规律。
三、教育互联网化的教学规律
1、联通主义学习:这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学习方式,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通过对话形成网络地位和身份,进而通过群体智慧汇聚的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创新。

2、社区型课程形态(cMOOC):基于学习者产生的真实学习过程数据,运用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和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互联网+教育”的复杂教学规律。
四、教育互联网化的实践探索
1、政策支持: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2、资源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规模稳步扩大,实现了各系统教育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3、地方实践: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湖北13个社区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等。
五、教育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
1、读写工具的变革:随着技术进步,学生的表达方式和认知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数字读写能力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
2、配套产业的变革的组织与呈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将引起教育内容出版、应用等配套产业的变革。
3、教学设计能力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师和教育机构需要提高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教育互联网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变革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更关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生态的重构,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建设和地方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教育互联网化正逐步推进,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15150.html发布于 2025-01-12 07:23:5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