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

豆面 2025-01-09 20:58:08 53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摘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该决定旨在保...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该决定旨在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一、保障互联网运行安全

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以下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此类行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依法严惩。

2、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还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数据泄露。

3、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社会功能的紊乱。

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以下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这类行为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必须严厉打击。

3、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这种行为破坏社会和谐,应当依法处理。

4、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此类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必须依法取缔。

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对以下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这种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2、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公平竞争,还可能对受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种行为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科技创新。

4、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经济稳定。

5、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这些行为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四、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以下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应当依法惩处。

2、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应当依法处理。

3、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这些行为直接侵害了他人财产权益,应当严厉打击。

五、其他违法行为的处理

利用互联网实施以上所列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促进互联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过程中,重视和支持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增强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单位要依法开展活动,发现互联网上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时,要采取措施,停止传输有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互联网时,都要遵纪守法,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以下是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两个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Q1: 为什么需要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A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虚假信息散布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还可能侵害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行为,保障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应对互联网安全问题,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Q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主要针对哪些行为?

A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一是侵入国家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以及擅自中断网络服务等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的行为;二是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窃取国家机密、煽动民族仇恨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三是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损害他人商业信誉、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四是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他人、非法获取他人数据资料、进行网络诈骗等侵害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该决定还规定了对于其他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hlw/13763.html发布于 2025-01-09 20:58: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