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知识产权副总如何守护创新火种?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腾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与成就备受瞩目,而站在这一战略高地掌舵的,正是腾讯知识产权副总——一位兼具法律洞见与技术敏锐的守护者。
从法律人到科技护航者的蜕变

腾讯知识产权副总的职业轨迹,映射出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化史,早年深耕法律实务的经历,为其奠定了扎实的法理基础;而加入腾讯后,面对快速迭代的技术生态,他迅速完成了从传统法律人到科技产业护航者的角色转换。
这种跨界能力在应对新兴技术挑战时显得尤为重要,当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版权归属引发全球争议时,腾讯知识产权团队率先构建了"AI+人类协同创作"的权属判定框架,这一创新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合规样本,更展现了法律思维与技术创新融合的独特价值。
构建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在腾讯知识产权副总的战略规划中,知识产权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法务工作,而是融合法律、技术与商业的系统工程,其主导构建的"预防-监测-维权"三位一体体系,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范本。
预防层面,腾讯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IP风控机制,从产品研发初期的专利导航,到上线前的商标全球检索,每个环节都嵌入知识产权评估节点,这种前置化保护模式,使侵权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监测系统则展现了技术驱动的优势,利用AI图像识别、音频指纹等技术,腾讯搭建了日均处理亿级内容的全网监测平台,当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未经授权的游戏直播片段时,这套系统能在15分钟内完成侵权内容定位,维权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近百倍。
维权环节更体现战略智慧,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团队设计了梯度化应对策略——从警示通知到行政投诉,从平台治理到司法诉讼,形成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组合拳,在处理某国际公司商标抢注案时,腾讯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程序,仅用47天就成功收回域名,创下中国企业在UDRP程序中的最快纪录。
开放共享的生态哲学
区别于传统保守的知识产权观念,腾讯知识产权副总倡导"保护与共享并重"的生态哲学,在其推动下,腾讯先后将超过3000项专利纳入"腾讯专利开放计划",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技术领域,这种开放姿态,既避免了技术垄断带来的创新停滞,又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了行业整体水位。
在标准必要专利(SEP)领域,团队主导参与了50余项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在5G、多媒体编码等关键技术领域,腾讯已成为全球标准组织的重要贡献者,这种从技术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提升。
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面对Web3.0、元宇宙等新兴领域,腾讯知识产权副总展现出前瞻视野,在数字藏品(NFT)版权保护方面,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权链分离"模型——将作品所有权与区块链凭证解耦,既保障创作者权益,又避免技术炒作带来的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其另一战略重点,牵头制定的《AI生成内容标识规范》,首次系统解决了AIGC的可追溯性问题,这项标准已被纳入国家科技伦理治理框架,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全球化布局上,腾讯知识产权团队建立了覆盖主要经济体的协同保护网络,通过马德里体系、PCT途径等国际机制,腾讯核心品牌的海外注册成功率保持在92%以上,当某东南亚公司试图抢注微信商标时,跨国协作机制在3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证据固定与法律应对。
创新火种的守护之道
"知识产权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让保护机制隐形于创新过程之中。"腾讯知识产权副总常强调这一理念,在其带领下,腾讯连续五年位居中国互联网企业专利申请量首位,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专利授权率维持85%以上的行业高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层面的改变,通过内部创新激励计划,腾讯年均产生员工发明提案超万件,其中游戏AI训练方法、跨平台通信协议等多项技术已形成专利组合,这种全员参与的创新生态,正是知识产权战略最生动的注脚。
站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节点,腾讯知识产权副总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知识产权战略家,既是创新成果的捍卫者,更是创新活力的催化剂,当法律严谨性与技术前瞻性在其身上完美统一时,知识产权工作便超越了纠纷解决的层面,升华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基石力量。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43777.html发布于 2025-04-08 06:43: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