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管如何区分 PNP 型?
一、结构特点
PNP型三极管:由两层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层P型半导体所组成,符号中箭头方向是由发射极指向基极。
NPN型三极管:由两层P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层N型半导体所组成,符号中箭头方向是由基极指向发射极。
二、工作原理
PNP型三极管:发射极的电流流向基极,基极的电流流向集电极,在正常工作时,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首先从发射极注入到基区,由于基区的杂质浓度比发射区小很多,所以注入的空穴将向集电结扩散,在集电结处,空穴继续向集电极扩散,最终被集电极收集,形成集电极电流。
NPN型三极管:发射极的电流流向集电极,基极的电流流向发射极,工作时,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这些电子注入到基区后,由于基区很薄且杂质浓度低,只有极少数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而大部分电子能够穿越基区到达集电结,进而被集电极收集,形成集电极电流。
三、电压极性
PNP型三极管:发射极电位最高,集电极电位最低,即E>B>C,正常放大时,通常VC<VE,且|VC|>|VE|。
NPN型三极管:集电极电位最高,发射极电位最低,即C>B>E,正常放大时,通常VC>VB>VE。
四、电流关系
PNP型三极管:IE=IC+IB,且IE最大,IC次之,IB最小,各极电流均流入相应电极。
NPN型三极管:IE=IC+IB,同样IE最大,IC次之,IB最小,但各极电流均流出相应电极。
五、检测方法
PNP型三极管: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量时,红表笔固定任一引脚,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如果两次显示值均小于1V或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红表笔所接的引脚就是基极B;确认基极后,将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先后接触其他两个引脚,若都显示0.500~0.800V,则该管属于PNP型。
NPN型三极管: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量,黑表笔固定任一引脚,红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若两次显示值均小于1V或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黑表笔所接的引脚就是基极B;确定基极后,将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先后接触其他两个引脚,若都显示0.500~0.800V,则表明被测管属于NPN型。
六、应用领域
PNP型三极管:常用于开关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线性稳压电源等,在一些需要较高电平控制较低电平的场合,如共模抑制比高的差分放大器输入级等,也常采用PNP型三极管。
NPN型三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等,其频率特性较好,适用于高频电路,在数字电路中,NPN型三极管常作为电子开关使用,以实现对数字信号的放大、整形、驱动等功能。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25887.html发布于 2025-02-02 08:07:3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