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单片机引脚如何正确接线?
51单片机的引脚接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连接,下面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接法。
一、电源引脚

1、VCC(Pin40):正电源端,接+5V电压。
2、GND(Pin20):接地端。
二、外接晶振或外部振荡器引脚
1、XTAL1(Pin19):时钟XTAL1脚,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此引脚应接地;如果使用片内振荡器,需在此引脚和XTAL2之间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
2、XTAL2(Pin18):时钟XTAL2脚,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该脚悬空;如果使用片内振荡器,则无需连接。
三、I/O口引脚
1、P0口(Pin39~Pin32):8位双向I/O口线,可作为地址/数据线复用的总端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可作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不扩展时,可用作一般的I/O口,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2、P1口(Pin1~Pin8):8位准双向并行I/O口,内部有上拉电阻,可作为一般的I/O口使用,能驱动4个TTL负载,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还可作为低8位地址线。
3、P2口(Pin21~Pin28):8位准双向并行I/O口,内部有上拉电阻,可作为一般的I/O口使用,能驱动4个TTL负载,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作为高8位地址线。
4、P3口(Pin10~Pin17):8位准双向并行I/O口,内部有上拉电阻,每个引脚都有第二功能,P3.0(RXD)和P3.1(TXD)为串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端口;P3.2和P3.3为外部中断请求输入端;P3.4(T0)和P3.5(T1)为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的外部计数输入端;P3.6(WR)和P3.7(RD)用于读写单片机片外RAM存储器,分别是外部数据写选通信号和读选通信号。
四、控制引脚

1、RST(Pin9):复位信号输入端,在单片机的振荡器启动后,该引脚置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便可实现复位操作,该引脚也是备用电源的输入端。
2、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和编程脉冲输入端,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ALE引脚的负跳变将低8位地址打入锁存;而非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时,ALE引脚将有一个1/6振荡频率的正脉冲信号,该信号可以用于外部计数或时钟信号,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D0位置1,可禁止ALE输出。
3、PSEN(Pin29):程序存储允许输出信号端,当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码时,每个机器周期产生2次有效信号,即此脚输出2个负脉冲选通信号。
4、EA/VPP(Pin31):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当EA*=1时,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当EA*=0时,单片机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VPP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用于施加编程电压。
51单片机的引脚接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硬件设计来确定,在连接引脚时,务必参考相关的技术手册和资料,确保正确连接各个引脚,以避免损坏芯片或影响系统性能。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20769.html发布于 2025-01-23 15:34: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