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管参数怎么选?
三级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成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这两个pn 就组成一个三极管,其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放大、振荡、开关等电子电路中,以下是三级管的主要参数:
参数类别 | 具体参数名称 | 说明 |
电流放大倍数 |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overline{\beta}\) | 当晶体管接成共发射极电路时,在静态(无信号输入时),集电极电流\(I_C\)与基极电流\(I_B\)的比值,即\(\overline{\beta}=\frac{I_C}{I_B}\),一般小功率硅管的\(\overline{\beta}\)值约为100至200,锗管的\(\overline{\beta}\)值约为10至150。 |
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beta\) | 当晶体管工作在动态(有信号输入时),集电极电流变化量\(\Delta I_C\)与基极电流变化量\(\Delta I_B\)的比值,即\(\beta=\frac{\Delta I_C}{\Delta I_B}\)。(\beta\approx\overline{\beta}\),但两者含义不同。 | |
极限参数 |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_{CM}\) | 集电极电流超过一定数值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beta\)会下降,当\(\beta\)值下降到正常值的2/3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即为\(I_{CM}\)。 |
集射极反向击穿电压\(U_{(BR)CEO}\) | 当基极开路时,加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当集射极电压超过该值时,三极管会发生击穿现象,导致集电极电流急剧增大,甚至可能损坏三极管。 | |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_{CM}\) | 集电极电流通过集电结时将产生热量,使结温升高,规定集电极所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 |
频率参数 | 特征频率\(f_T\) | 当工作频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三极管的放大能力开始下降,当\(\beta = 1\)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特征频率。 |
相关问题
1、如何选择合适\(\beta\)值的三极管?
选用三极管时,一般希望\(\beta\)值选大一点,但不是越大越好,\(\beta\)值太大,容易引起自激振荡,且管子工作不稳定,受温度影响大,硅管\(\beta\)值选在40 150,锗管\(\beta\)值选在40 80为适合,对于整个电子产品的电路而言,还应该从各级的配合来选择\(\beta\)值,在音频放大电路中,如果前级用值较低,那么后级就可以用\(\beta\)值较低的管子;反之,若前级的管子\(\beta\)值低,那么后级则用\(\beta\)值高的。
2、如何确定三极管的极限参数?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_{CM}\):根据三极管所带的负载情况计算,如果负载电阻已知,可通过公式\(I_{CM}=V_{CC}/R_L\)((V_{CC}\)为电源电压,\(R_L\)为负载电阻)估算集电极电流,再结合三极管手册中给出的\(I_{CM}\)值来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集射极反向击穿电压\(U_{(BR)CEO}\):一般根据电路的电源电压来选择,通常要使三极管的\(U_{(BR)CEO}\)大于电路中电源的最高电压,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当负载是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线圈等)时,由于感应电压可能达到电源电压的2 3倍,(U_{(BR)CEO}\)数值的选择要更加慎重。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_{CM}\):通过计算集电极电流和集射极电压的乘积来确定,先估算电路中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和集射极电压,然后根据公式\(P_{CM}=I_C×U_{CE}\leq P_{CM}\)来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要注意大功率的三极管给出的最大允许耗散功率是在加有一定规格散热器情况下的参数,使用中必须确保散热器符合要求。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20525.html发布于 2025-01-23 04:57: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