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5N1病毒是如何获得的?
J5N1“天雷”是一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中岛重工研发的重型战斗机,该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拦截当时对日本构成重大威胁的美国B29轰炸机,但在实际试飞过程中,其性能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一、历史背景与设计初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急需一种能够有效拦截美军重型轰炸机的截击机,为此,海军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技术要求,包括高空6000米下飞行速度需达到667公里/小时,并配备两门30毫米机炮与两门20毫米机炮,同时要求在驾驶舱和油箱等关键部位安装重型装甲,由于当时中岛公司正忙于为陆军研制Ki84疾风战斗机,分身乏术,因此海军指定的发动机型号功率相对较小,这给J5N1的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设计与研发过程
中岛重工的设计团队在月光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单座座舱设计,重新设计了玻璃座舱盖以改善驾驶员视野,并提高了驾驶舱相对于翼尖的高度,机翼进行了大幅缩短和重新设计,换装了马力更大也更重的发动机,并对机翼强度进行了加强设计,还计划在机首下部安装两门五式30mm机炮与两门九九式2型20mm机炮。
三、性能参数与特点
J5N1“天雷”战斗机具有以下主要性能参数:
乘员:1人(或2人,夜战型号)
机长:11.46米
翼展:14.4米
机高:6.27米
空重:5400千克

发动机:两具中岛NK9H誉21型18气缸星型风冷式引擎(2000匹马力)
最大起飞重量:7300千克
最大飞行速度:597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750千米
巡航速度:464千米每小时
爬升率:750米/分钟
实用升限:10800米
该机使用了五个特征:机翼面积采用烈风战斗机的32平方米,采用了佛拉式空战襟翼、前缘缝翼的设计,加上仅有220公斤/平方米的低翼负荷,使得天雷能够做出许多的飞行动作而不会失速,离着陆的性能也随之增加,防御方面,驾驶舱的挡风玻璃设有70毫米防弹玻璃,驾驶舱内前面设有20毫米防弹装甲和座位设有8毫米防弹装甲,还有在机身和机翼内设置自封燃料箱,使得本机燃料容量比夜战月光少一半,所以在机身底部加装730升或在左右主翼底部加装400升外挂燃料箱挂架,保持远距离航程。
四、试飞与结局

J5N1“天雷”的一号试验机于1944年6月20日完成,同年7月8日进行首次试飞,虽然操控性和机动性能被评定为优等,但其最快速度和爬升力未达到海军的要求,加之誉引擎的输出马力和可靠性不佳,海军下令大野技师和中岛重工继续制造更多换装大马力引擎的试验机,并研制安装雷达系统和斜射机炮的夜战试验机,由于中岛重工武藏引擎制作所在1944年底受到B29空袭,最终只制造了6架试验机(其中第1至4号试验机是单座,第5和6号试验机是双座)。
J5N1“天雷”战斗机虽然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展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技术实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标准,如果天雷能够提早研制和生产,其性能或许能与同期的洛克希德P38闪电式和Me410重战机相媲美,成为二战后期日本航空兵的重要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J5N1“天雷”最终只能作为一段未竟的传奇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作者:豆面本文地址:https://www.jerry.net.cn/articals/17099.html发布于 2025-01-16 23:50:4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杰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